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言文行远”学术讲座之一百一十二 :“戏剧文本的细读问题——以曹禺的《雷雨》和契诃夫的《海鸥》为例”

日期:2024年12月11日 来源: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 作者:谈心 摄影:易汝玺

12月10日下午,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言文行远”学术讲座第一百一十二讲在博文楼一教一梯教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戏剧文本的细读问题——以曹禺的《雷雨》和契诃夫的《海鸥》为例”,由南京大学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戏剧影视艺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炜主讲,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杨荔斌副教授主持。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范秀娟教授、黄玲教授、马卫华副教授、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到场聆听。

陆炜教授

讲座伊始,陆炜教授谈到戏剧文本细读是一种实践课题,细读分为欣赏性细读和研究性细读两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细读艺术的丰富内涵。陆教授从个人与戏剧深厚缘分的经历,特别引出戏剧文本研究性细读的两条经验,即要具有自由的心灵和丰富的知识。继而以曹禺的《雷雨》为例,不仅展示了如何不受既定的、流行的观念所束缚,以自由的心灵来细读戏剧文本,以期对既有的研究予以重新审视、对戏剧主题予以重新发现,而且明示了四条重要的戏剧文本细读技巧:要挖掘潜台词、不要放过自己的疑问、解决疑问要运用逻辑思维、要重视作家的创作自述。又以契诃夫的《海鸥》为例,通过说明细读戏剧文本需要对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俄罗斯和身为作家的契诃夫具有充分的了解,以此强调丰富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文艺知识对于戏剧文本细读的重要性。

在提问环节中,针对《雷雨》巡演中观众笑场的问题,陆教授认为这可能与观众对剧作理解不够深入有关,时代阻隔和审美差异都会导致观众无法完全进入剧情。最后,陆教授以《初步举证》为例,探讨了承接外国戏剧时的文化过滤问题,鼓励在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讲座现场

合影

本次讲座让听众对戏剧文学的细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拓了学术视野,丰富了研究认知,由戏剧文本细读所突显的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反思性、批判性,必须不断加以坚持和深化。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完美落幕。(初审:杨荔斌 复审:康忠德 终审:陆晓芹 编辑:石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