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言文行远”学术讲座之一百零五 谭五昌: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诗歌写作

日期:2024年10月26日 来源: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 作者:谈心 摄影:吴奇丽

10月25日晚,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言文行远”学术讲座第一百零五讲在文综楼1102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诗歌写作”,由北京师范大学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主讲,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陈爱中教授主持。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及部分区内外诗人到场聆听。

谭五昌教授发言

谭五昌教授结合当代新诗的创作实际与问题详细阐释了全球化语境下当代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他认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诗的写作方向应把全球化与本土经验相结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作为意象进行创作。对于当下新诗创作面临的普遍困境与问题,谭教授指出,当今写作的同质化现象颇为普遍,个性不强,而改进的突破点在于追求写作的本土化与个人化。此外,谭教授提到优秀诗人必须创造原创性的意象,提供本土化的审美经验。他以梁小斌的“钥匙”、昌耀的“高车”、海子的“麦地”为例,说明原创性意象在质不在量。同时,一篇优秀的诗歌除了抒情元素、境界表现之外,也需要注重细节、呈现优异想象力和具备哲思意味。

学生提问

互动环节中,谭教授就学生们关于具体和抽象意象、全球化和本土化如何平衡等问题作出回答,鼓励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的学生在美丽的相思湖畔仰望诗歌的星空,多读多写多研究。讲座最后,陈爱中教授总结并感谢谭五昌教授的精彩分享。他表示,谭教授对诗歌饱含热爱,对当代新诗有着独到见解,提供了宝贵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诗歌写作方法,为在场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幕。(初审:陈爱中 复审:康忠德 终审:陆晓芹 编辑:谢春兰)